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原文:Problems with special-needs education - supermemo.guru
特殊教育,也称为特殊需求教育,是一种专门为残疾儿童,尤其是学习障碍儿童量身定制的教育方式。
除非在神经网络层面发生了器质性变化,否则特殊教育中的学习原理与普通教育中的最优学习大致相同。
近年来,特殊需求诊断案例激增,导致特殊教育专家队伍日益庞大,且背景越发多元化。我常常发现自己与这些专家存在意见上的争议和分歧。这些分歧源于我独特的研究背景。我对教育的兴趣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那时我在试图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见间隔重复的历史)。这项研究最终催生了长期记忆的双组分模型,以及其更为全面的升级版:记忆的神经统计模型。
特殊需求教育工作者及其整个专业领域的出发点是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而我从概念网络的角度出发,关注高效学习的所有方法,同时也考虑这些方法在特殊需求儿童身上的适用性或实施难度。
为了阐明我的观点并促进交流,我想要列出几个我经常与特殊需求教育专家发生分歧的问题:
-
大脑皮层发育的关键期往往被误解为一项优先于一切的迫切任务:尽早诊断,尽早干预。这导致了早期治疗的盛行,然而这可能会带来与早期学业教育相似的负面影响。
-
**毒性记忆**被远远低估了。尽管特殊教育工作者格外谨慎,但任何学习治疗都不应造成不愉快(除非是物理疗法过程中的身体不适)。
-
**学习的乐趣**需要深入理解。即使治疗本身不会给孩子带来困扰,也不会产生毒性记忆,但如果孩子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进展缓慢也是很正常的。很多时候,特殊的兴趣和激情,可能会导致学业进展迟缓,而这恰恰常被用作诊断的依据(例如在自闭症症状谱系中)。我们应该培养和利用这些热情来促进进步,而不是用冗长的治疗来抑制它们。
-
**概念网络**的学习过程可以类比于对老式电视机的逐步调试。治疗师可能会在早期介入,以纠正语言或怪异的运动模式。然而,每次追求完美时,都可能造成伤害和学习倒退
-
ADHD 被大量过度诊断,其主要原因似乎是学业教育的压力。当超凡的创造力影响到注意力时,我们往往试图强加课堂纪律,而不是充分发挥人脑的优秀品质(见:将创造力与 ADHD 混淆)
-
早熟悖论指出,延长大脑皮层发展轨迹可能导致天才级的智力能力,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滞后的学业表现。「迟来的天才」相对容易识别,然而这种现象常导致自闭症谱系障碍(ASD)、阅读障碍、书写障碍、ADHD 等的大量过度诊断。问题的核心是对差异模式的错误应用。一个语言发展自然较慢的孩子可能因此成为残疾嫌疑人
-
记忆复杂性 可能是导致记忆力不佳的根本原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对记忆复杂性问题的认识几乎可以用「糟糕」来形容。对于有阅读困难的孩子来说,被诊断为阅读障碍往往会让家长如释重负。这种诊断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学校教育带来的压力,但同时也常常意味着需要接受补救性治疗。遗憾的是,这类治疗臭名昭著地可能会形成毒性记忆,从而导致所谓的教育性阅读障碍。们需要重新认识阅读的本质:它是一个形成数百个记忆单元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兴趣、动机,以及对原子化记忆单元进行个性化的结构分解。事实上,这些往往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轻松实现。如果一个孩子对补救治疗感到厌烦,那么从长远来看,这种治疗很可能会弊大于利。
-
令人吃惊的是,直到不久前,**间隔重复**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还鲜为人知。这一点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让我感到非常诧异。当时,我自主开发了一种优化复习时间间隔的算法,本以为能在心理学文献中找到更先进的研究,但结果却一无所获。如今,间隔重复技术虽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可能被滥用造成伤害。事实上,没有比间隔重复更有效的方法来强化毒性记忆了。这个现象恰恰反映了特殊需求治疗中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
在特殊儿童教育中,边界的初衷是通过减少焦虑来促进儿童发展。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恐惧和焦虑都是通过经验实现概念化。因此,固守不变的行为边界可能会阻碍儿童缓解那些本应被边界防止的负面情绪。正确的发展方法应该是不断拓展儿童的行为空间,或者在恐惧已经形成的情况下,逐步引导儿童重新开放心态。详见:发展中的行为空间优化
-
神经多样性:每个人的大脑在应对微小的生活经历时都会有不同的概念化。正是由于这种差异,那些试图「纠正」非有害的、偏离常规或平均水平的神经特征的治疗方法,从人类群体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这一角度来看是有害的。
我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特殊教育培训,也无缘参与有关严重残疾儿童的工作。我的推理可能会因我总是与正常且聪明的孩子们打交道而有所偏颇。然而,残疾诊断常常导致的治疗方法似乎与高效学习的基本原则相悖,我注意到这一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孩子不仅没有得到帮助,反而受到了伤害。我并非要贬低这个行业,而是恳请大家开拓思路,重新审视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并重新考虑个性化策略。
而编写这篇文章正是为了促进这种跨学科的交流。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摒弃学校系统的支配,以及教师用来判定儿童是否需要早期干预的个人标准。其次,我们必须对那些更关心利润而非儿童福祉的治疗专家保持高度警惕。许多具有特殊天赋的大脑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这可能弊大于利。
课堂环境为残疾过度诊断提供了完美的温床
**图:**这幅源自维基百科的图片巧妙地诠释了精神疾病和学习障碍被过度诊断的现象。这个可爱的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堆叠罐头和保鲜盒。这种追求秩序、对抗混乱的行为其实体现了人类学习内驱力中自然而可贵的一面。不断增高的罐头塔是提供快乐的学习熵之源。年轻人往往会重复这种堆叠游戏,直到技艺臻于完美,不再能带来足够的学习熵(除非他们想挑战哈利法塔的高度)。然而,这张图片在维基百科上却被用来展示自闭症患者的重复行为特征。这就存在一个风险:健康孩子的父母可能会惊呼「哦!这不就是我家孩子吗!」继而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需要诊断或治疗。这种焦虑又会引发另一种强迫行为:过度保护孩子,试图避开一切可能的威胁,甚至包括那些能增强孩子适应力和免疫力的「威胁」。在纪律严明的孩子可能会压抑自己的冲动,想着「妈妈会不高兴的」。一个顺服校驯的孩子则可能逐渐失去学习内驱力和创造力。结果,原本自然的行为反而成了「异常」。